5月31日,新建区检察院走进流湖中学,开展以“关爱祖国未来,擦亮未检品牌”为主题的检察开放日活动,活动邀请区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妇联代表、团区委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。
上法治课,传递成长理念
检察官为初二年级100余名同学带来一堂生动有趣的法治课,通过提出“什么是校园欺凌”、“你们遇到校园欺凌是什么感受”等问题,在互动中让同学们真实了解校园欺凌的后果、危害,告诫同学们远离校园欺凌。
看专题片,了解未检工作
在法治课上,检察官播放未检工作宣传片,以生动有趣的讲解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,以浅显易懂的说明让同学们了解未检检察官的工作,课堂氛围十分活跃。
玩小游戏,现场情景模拟
检察官邀请八名同学上台进行情景模拟游戏,由同学们分别扮演施暴者、受害者,让同学们真实感受校园欺凌的危害。
校园欺凌情景模拟
同学们说出被欺凌的真实感受
校园欺凌的危害
校园欺凌的过程中存在复杂的互动状态,欺负他人,对施暴者而言,易形成过于自我的性格,对他人缺少同情心;对受害者而言,在身体、精神受损害的同时,可能会导致孤僻、远离社交等后果。
如何治理校园欺凌?对实施校园欺凌的孩子,有的父母选择打骂,认为以暴力的形式能够起到威慑的作用;有的老师选择体罚,以为惩罚能够让孩子尝到苦果,不敢再犯同类错误。
然而,这样的方式是正确的?这样教导出来的孩子能如预期一般成长?
教育永远是个难题
教育需要的
绝不仅只是父母、老师和学校
父母、老师、学校给予孩子的,只能是一定程度的教育。许多父母不能正确教导孩子,老师能够管教的范围也十分有限,于是校园欺凌屡屡发生。
要实现孩子的健康成长,仅靠父母、老师远远不够,更需要国家层面来发力。对问题孩子的帮教,需要更加了解法律、了解心理特征的专业人士,如未检检察官。
面对未成年人犯罪事件,未检检察官要做的,是在了解、剖析他们犯罪主、客观原因的基础上,找准病根对症处理。
这就需要未检检察官有足够的耐心,才能在面对孩子的逆鳞时能够契而不舍,渐渐了解他们的心声。这也需要未检检察官能够保持敏锐的观察力,才能从孩子的一言一行中挖掘他们的精神世界。
唯有了解才能沟通,唯有沟通才可发掘孩子犯罪的病因,好对症下药,以平等的姿态交流,帮助他们以正确的方式表达自我。
尤其对于那些初次、偶然犯罪的,尽可能的联合家长、学校和其他社会组织,积极开展关护帮教工作,帮助他们重新修正人生的航线。
“贯穿‘教育、感化、挽救’的有效矫治才是未检工作的核心。” 一名未检检察官如是说。
维护未成年人权益
最直接的是普法宣传
许多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,在于施暴者不懂暴力的违法性,被害人也羞于开口,不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。
这就需要未检检察官们走进校园,开展普法宣传教育。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特点,生动讲解校园暴力及一些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,教导孩子正视法律、学习法律、运用法律,正确维护自身权益。
未检检察官们工作的意义,并非只是矫治未成年人犯罪,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,更重要的,是帮助孩子们找到未来的方向。
每个人都会犯错
更何况是心智不甚成熟的孩子
只要及时修正偏差的道路
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